1月4日,笔者在普哈村新普哈三七基地看到,基地规范有序地搭起了黑色遮阴网,40名工人正忙着拉线、开沟、施肥、摆苗、覆土,有条不紊地种植三七。当天虽然天气寒冷,浓雾笼罩,天空还飘着毛毛细雨,但三七基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。
2018年,云南文山三七种植户吴祥林到白碗窑镇普哈村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文山三七,2020年三七采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,吴祥林又向村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,带动村民务工增收。
吴祥林介绍,目前正是三七种植的季节,为抢抓时节,从去年12月中旬起,每天都会聘请数十名村民到基地种植三七,预计再过十来天可以全部种植完。吴祥林表示,三七种植后需要两年才可以采收,从前期的种植到后期的除草、剪叶、剪花、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,一年约可带动1300人就业。
据了解,在三七基地务工的基本是附近村民,且大多是上了年纪的。普哈村村民康义会表示,三七基地的活多,一年四季都有活做,并且活也比较轻松,做一天能挣80元。
今年71岁的罗正芬是基地里年龄最大的工人,她正熟练地摆放着三七苗。罗正芬说,自从吴祥林到村里开始种三七,她就到基地里务工,到基地务工不仅可以赚钱补贴家用,减轻子女的负担,还可以锻炼身体。
在吴祥林的带动下,有的村民自发种植三七,全村种植面积达400亩。村民们表示,将土地流转出去既能获得土地租金,又可以到基地务工,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,大家都非常满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