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近年来,兴义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强化社区治理,狠抓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,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“后半篇文章”内容更加充实,保障更加充分,打造新市民宜居宜业新家园。
新市民正在练习舞蹈
在洒金街道栗坪社区活动室,新市民龙艳和邻居们正在认真练习《阿妹戚托》舞蹈,现场氛围温馨融洽。龙艳介绍,大家闲暇时常常聚在一起练习,逢年过节还积极参与社区文艺演出。
自2019年栗坪社区成立以来,社区持续完善服务与基础设施,建成新市民服务中心(综合服务站)、图书阅览室、社区卫生服务站等。来自兴义市、晴隆县的2672户1206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,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。
栗坪社区一角
“在这里孩子读书方便,交通便利,老人看病也便捷,楼下就有卫生室,走几分钟就能到。搬迁后,生活越来越幸福,日子越过越好。”新市民杨霞感慨道。
栗坪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以“五抓五促”为载体,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度融合,着力构建“互嵌式”社区,助力新市民快速融入新生活。
“2023年,我们优化了社区基础设施,加装了非机动车停车雨棚,争取资金新增9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,让新市民搬得出、快融入、稳得住,实现共学、共居、共享、共治、共乐。”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杨昌跃介绍。
航拍洒金街道新市民居住区一角
这只是兴义市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兴义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,改善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新市民社区整体居住环境。同时,在社区治理方面,以抓实“五个体系”、建强“五员队伍”、创建“五型社区”等为抓手,健全居住区综治中心和警务工作平台,搭建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体系机制平台,实现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。
在万屯镇阿泥社区,安置了册亨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368户6503人。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,明确15个单元楼长,定期走访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。
万屯镇阿泥社区
“刚来的时候我们不懂怎么交医保,社区的领导帮忙解决,还经常走访关心我们的生活,在这里生活很幸福。”新市民韦永芝说。
阿泥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廖花林表示,在社区治理中坚持“党建+网格”,运用“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”工作机制,开展政策法规宣传、收集社情民意、巡查排查、化解矛盾纠纷,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,做到“人在网中走、事在格中办、办好格中事”。
万屯镇阿泥社区干部在群众家中走访
稳岗就业是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关键。兴义市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、搭建就业平台、开展技能培训、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,促进新市民就业创业。目前,易地搬迁劳动力家庭均实现“一户一人”以上稳定就业目标。
新市民在“家门口”的服装厂工作
位于木陇街道的贵州省鑫格兰斯顿服饰有限公司,是政府引进的一家集产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为一体的服装企业,实现了新市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。
新市民吴小天说:“我们从望谟搬迁到兴义的,在这里上班是计件制,离家近,不用外出打工,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,生活稳定多了。”
木陇街道大龙潭社区新市民在广场上绣花
“十三五”时期,兴义市共投入资金63.16亿元,圆满完成21811户99863人的易地搬迁安置,建成15个“产城景”融合的新市民社区。通过不断努力,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显著,新市民社区居住环境大幅改善,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稳岗就业取得积极进展,新市民在新家园安居乐业,享受着幸福新生活。
兴义市农业农村局后续发展股负责人黄仕海表示:“下一步,兴义市农业农村局将优化完善跨县域易地搬迁协作机制,强化安置区发展规划要素保障,推动安置区产业特色化发展,优化安置区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,扎实推进搬迁劳动力高质量就业,促进搬迁群众增收,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指数,真正让新市民在新家园生活更美好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
初审:雷婷景
复审:张 玮
终审:韦文军